师大博学为大家盘点一下23考研的大趋势:
一、23考研会有哪些趋势?
1. 考研人数持续增加
很多人都感慨考研越来越卷了,确实如此。最直观的就是考研人数的增长,2022考研的报考人数比2021增加约80万人,增幅约21.22%!
考研报考人数的增长有很多原因,如就业形势比较严峻;今年受“双减”政策影响的教培大军、因疫情难以出国的留学党等,都纷纷转战考研这条原本就拥挤的道路,使得有限的录取名额竞争更加激烈。可以预见,只要提升学历的需求存在,未来考研人数必将持续上涨。
2. 分数线普遍上涨
今年几乎所有专业的国家线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,比如管理类七大专业,除了MBA(含EMBA)与MTA保持不变之外,MPA总分比去年上涨4分,MPAcc总分上涨14分,MEM、MAud、MLIS总分上涨15分!
所以,考研内卷是将来的一个趋势,并不局限于某个专业或院校,2023考研国家线很有可能会保持上涨的趋势。如果你还有考研需求,就要直面并接受这个事实。
3. 非全日制地位正在提升
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是国家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,教育部一再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同等对待,但是非全研究生还是在社会上遭受一些非议,比如就有人说“非全研究生随便就可以考上,没有含金量”。
从今年的国家线来看,管理类专硕中一些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专业(MPAcc、MAud、MLIS、MEM)分数线有所提高。由于应届生考试能力相对较强,备考时间也较为充足,本科应届生报考人数占比大的专业,分数线容易被拉高。
2021年虽然管理类七大专业也是分开划线,但是一些专业的国家线对非全日制还是有所照顾的。但从最新政策来看,院校更加倾向于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方式的考生放在一起划线,因此整体的分数线就被拉高了。
这次国家线的统一步调,谁还敢说非全日制好考?相信将来还会有一系列措施规范不同学习方式的研究生,为了能够实现两者真正的同等待遇。
二、23考研该注意什么?
那么,在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备战23 考研有哪些注意点呢?对于即将加入考研大军的同学,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:
1. 准确自我定位
不少同学都有“名校梦”,但是名校招牌也意味着更高的门槛。每年都有很多同学错误地评估了自身水平,一味好高骛远,最后遗憾落败。
因此,建议同学们在择校前正确评估自身的实力,结合职业发展方向和院校录取难度,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。
比如,如果你的实际水平离目标院校的分数线差很远,那就要降低心理预期,选择水平较低一档、或录取分数线接近国家线水平的院校。
如果你的水平离目标只差一点,当然可以继续报考同一所、或相同档次的院校,但是难保明年分数线仍会上涨,所以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!
❤️如果想快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科基础水平怎么样,欢迎点击以下链接,花几分钟做个测评!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,看看你和目标分数还差多远吧!
点击测试你的数学、英语、逻辑、写作基础怎么样
2. 搜集考研信息
考研是一场信息战,每年都有很多同学“闭门造车”,因而错过了很多重要信息。所以在考研竞争加剧的今天,需要比别人更早地掌握准确信息。
在选校选专业时,大家通常要重点考虑这些因素:院校的招生政策、专业信息、历年的报录比、复录比、考试大纲、复试要求等。后期复习还要搜集参考书目、历年真题、经验帖、学长学姐笔记等。
一开始搜集信息可能会比较迷茫,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筛选。在此也为大家推荐几个考研常用的网站:
官方渠道公布的信息比较可靠,另外大家还可以关注一些比较权威的媒体平台,比如考研机构公众号、微博号、知乎、B站等。网上的考研信息比较繁杂,切忌盲目相信,要注意甄别真假。
3. 正确选择专业
俗话说,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如果你想报考的专业今年分数线大涨,对自己来说上岸比较困难,那也可以考虑选择相对冷门,或者近年分数线保持稳定的专业。
对于在职人员来说,管理类专硕可以说是提升学历的一个好选择。首先,管理类专硕只要满足毕业年限的要求就能报考,不限制考生的专业背景!MBA、MPA、MTA、MEM 0102方向需满足本科毕业3年,专科毕业5年,硕士毕业2年的要求,而MPAcc、MLIS、MAud、MEM 0304方向可以接受应届生报考。
另外,相比其他研究生专业的统考,管理类联考的难度比较低。两张试卷一天考完,而且不考专业课、高数和政治,不仅对跨专业、基础不好的考生很友好,还可以减轻在职党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复习压力。
尤其在今年大多数专业的国家线都大幅上涨的情况下,MBA是为数不多分数线还能稳住的。横向比较来看,MBA依然是适合不脱产就读,又相对容易考上岸的专业。在符合报考条件的基础上,在职考生不妨考虑一下MBA。
❤️想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读MBA,凭目前的水平能上什么层次的MBA院校?欢迎点击以下链接,免费做个MBA择校评估,有时候选对专业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一半!
MBA专业择校背景评估
4.科学规划,掌握方法
在备考前一定要制定好全盘规划,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根据考试流程,制定匹配自己时间和水平的学习计划。同时将计划拆解到每月、每周、每天,按时复盘,对计划进行回顾调整。
另外,有些同学复习很勤奋,却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。虽然确实付出了努力,但是分数怎么都提不上去。建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最好能对照考试大纲做个知识框架的整理,结合相关的题目把每章的重点和考点圈出来。对于错题要结合知识点好好反思,明白自己错在哪里,下次怎么做才能避免犯错。
5.关于辅导机构
根据师大博学的调查显示,报考机构的成功率比自学的要高不少,对于自律性比较一般、基础不是特别扎实、学习时间不是特别充裕的学子,还是十分建议报一个辅导机构,全面提升学习效率,毕竟相比于一个人孤军奋战,有人与你并肩作战要更加轻松,师大博学是广大学子坚强的后盾 。
最后,考研是一场选拔赛,注定会有成败。无论你是刚准备考研的新手,还是决心二战的同学,在踏上考研之路前都要放平心态。更何况,人生还有很多种选择,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,无论是否能上岸,考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验。还有其他关于在职考研的问题,欢迎咨询师大博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