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讲的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,就必须先把要使用的工具找好、磨利,否则这件事情往往会以失败告终。
考研复习也不例外,无论信心多么坚定,意志力多么顽强,计划做得多么好,没能选择出色的参考书,没能参加合适的辅导班,考研复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最终的复习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。
请认真想一想,你大学阶段对上课用的教材有什么意见吗?那个时候在课堂听讲方面有什么心得?平常看书是否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?你是否向上一届的研友询问过某本参考书或某个辅导班的好坏?简单地想一想这些问题,这有助于掌握本章的主题:明辨是非——选择参考书和参加辅导班。
选择考研辅导班的标准
选择考研辅导班应该是慎重的,因为一旦报了某个辅导班,不仅意味着花费了时间与金钱,更等价于失去了参加其它同类辅导班的机会。
报班的旺季,每一个辅导班都会发出宣传得很好的广告册,但由于我们身边任何广告都带有不实或夸大的成份,所以对辅导班的广告语也要抱着怀疑的态度。
我第一次考研时,参加了一个数学的秋季班,9月份开课的那种。课程上到快结束时,认识了一位来自吉林的女生。她说她这是第二次来上数学班,因为第一次上的那个数学辅导班只有不到100人,还是在一个小教室里面。“就是因为误听了小册子的宣传,才浪费了时间。”她说,“后来听说有的辅导班上千人一起上课,所以又报了一个秋季班,来到这一看,真有2000多人。这还有点儿考研的气氛。”
判断一个辅导班好坏一般有两方面的标准:硬件条件和软件服务。
硬件条件指的是辅导班上课的教室。首先,在报班前要打听好这个教室离自己的住所远近程度,如果太远了,无疑会带来更高的机会成本。另外,报班前应该亲自去上课地点核实教室的规模与周边环境,至少教室周围的交通与饮食都应该是便利的。
软件服务指的就是辅导老师的授课质量,搜集这种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咨询上一届听过该老师课程的研友。除此以外,再无办法。因为无论是辅导班的宣传还是网上的评价,都不能客观地反映一个授课老师的水平与责任心。
问问上届的研友这个老师好不好?好的话,到底好在何处?再问问研友上了这个老师的课后,有哪方面的收获?最后考得又怎么样?
如果周围没有人上过某老师的辅导班,甚至没有听说过,那么很明显,绝对不该冒险报这个班。
而综合考虑了硬件与软件条件之后,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辅导班应该是必然的结果。
许多人让我推荐机构的,我综合身边人的反馈,觉得“师大博学”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,不过对于选择机构,小伙伴们还是见仁见智吧。